自我中心是幼儿期和儿童期的人格特性。一个无助的幼儿,他的生长发展,全赖母亲的爱护抚育,母亲就代表食物和保护,他在母亲心目中的重要性是超乎一切的。所以他的一举一动,都成为母亲注意的对象,他的世界祗有一个人,他和母亲,而他是这小小世界的中心。
因此就人类初期的生存发展而论,童年期的自我中心是很自然的,也是必要的。但是当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和成年期后,他在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已趋于成熟,同时由于社会接触的扩大,迫使他从自我中心的小天地里走出来,成长为以客观情境为反应依据的成熟人格。
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的通过这一考验而达到心理成熟。有些人要经过许多年的教训和学习,才达到人格成熟的境地。有些人的人格终其一生停留在不成熟的阶段上,心理学称之为「生死的拘禁」(arrest of growth)。
这里需要略加说明的,就是所谓人格的成熟乃是相对名词,没有一个人的人格是绝对成熟的,因为还没有这样的标准,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如皮亚杰(Piaget),认为各年龄阶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保留着若干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。而本文所要讨论的,主要是针对过度或极端的自我中心者,或者称它为「唯我主义者」更为恰当。
从心理现象来说,一个极端自我中心者,乃是指他的心思完全被自我意识所占有,习惯于「把」我作为注意的中心,以致于其他的人、事、物,很难唤起他的兴趣,也无法转移他的注意力。
他好像生活在四面都装了镜子的房间里,一举手,一投足,一转身,见到的都是自己,无法逃避自己的影子。在实际生活里,他和外在世界的一切关系,都是建立在「我」的利害观念上:交朋友则不谈真友谊,祗问「我」可从他得到什么好处;谈爱情祗为了满足「我」的需要;甚至夫妻间也是相见以利害,唯「我」的欲望是求,这样的人我们几乎随处可找到。
自我中心者还有一个特性,就是极端需要别人的称许赞美,但他不像正常人,用自己的长处去换得这种满足,他惯用各种手段去搏取,有时他会像一个宠坏的孩子一样,去强求别人的称赞,自我中心程度愈深,要永赞许的愿望愈大,然而阻碍他获得这种满足的因素,就是他对自己的态度。
一个极端自我中心者,必然是个高度敏感的人,他怀疑自己的健康有问题,如果有公务员保险的话,公保大楼便是他最熟悉的公共场所;他反覆思考别人所说的话,想找出它的言外之意;不断地检讨自己的言行、思想、感受;担心不可知的未来,和可能临到的灾祸;常为了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种行为整天心绪不宁,他就是挣脱不了这自我的牢笼。
极端的自我中心者也是心理脆弱极容易受伤的人,别人若对自己的主张有丝毫不同意,便是敌对;别人误解了自己,那是不可宽恕的恶;别人对自己的取笑,则更是不可容忍,他毫不考虑别人对自己反应的客观性,祗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何等真实,所以他很少有心平气和的时候,内心老是有事嘀咕,不是自己的挫折,就是别人刺伤了他。总之,他的生活重心放错了地方,所以怎么样也摆不平。
